写实油画的发展在70后这一代画家身上又出现了回归的潮流。70后画家对于写实性油画的热情,一点也不亚于50后与60后对于新时期中国写实油画的投入。从伤痕美术而发轫的乡土写实,到以表现城市女性为人文觉醒的新古典主义,新时期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不仅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发生描绘人物对象的转变,而且,在审美品格上,也产生了从批判现实的悲剧倾诉,到反映物质生活的富足而形成的古典奢华的审美流变。在写实油画语言方面,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的50后,实现了从模仿苏派油画到追寻欧洲写实油画源头的转向;而直接提供给60后写实油画传统的,则是更为深入的欧洲原属地的油画渊源。新时期这两代写实油画家在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情境的同时,也都深化了中国油画的写实技艺与文化底蕴。
70后画家对于写实油画的兴味,一方面来自于图像的魅惑,另一方面也来自艺术市场的强劲需求。镜头图像为画家提供的,并不止于真实形象与现场空间的形象模拟,更吸引画家的是光学镜头与人类瞳孔并不完全一致的那种呈现世界的方式。相比于前两代中国写实油画家,70后更加直接地运用这种镜头图像,但他们并不是毫无保留地照搬镜头生成的图像,而是既重新剪辑与拼接图像,也用油画的绘画性来修正这种镜头语言,剪辑、拼接、修正的根据则是回避正常的视觉再现,探索写实形象的心理幻境。因而,70后对于写实油画的创作,是积极地运用图像,追寻心理时空、心理场阈的形象真实,在陌生的视觉体验中体现写实油画的当代性。70后这一代画家的生存现实,是形成他们创作态度的另一重要因素。毕竟,能够进入体制的画家在这个经济社会是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画家对于职业画家身份的确定便不得不依附资助人制度,而当下中国写实油画的方兴未艾,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艺术资本对于写实油画的投入。70后写实油画家的艺术取向,便是他们在现实生存中的一种文化选择,心理的焦虑也往往呈现在他们对于幻觉真实的审美追求上,这或许揭示了他们为何喜爱超现实场阈描述与非真实具象刻画的缘由。
作为职业画家,戴平均把他们这一代人的生存感受都转化到自己对于画室场阈的描述里。在画室这个社会的小角落,他展开了与家人和社会的某种联系。他作品里,既有他自己、他的爱妻与小女,也有他的父母、亲属及友朋;他作品描绘的,既有他们这个年代的青春年少,也有因女儿生病而牵动一家人心思的亲情叙事。画家用不多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当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的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与人生命运,作者试图通过这些触手可及的形象,呈现出我们对于每个生命个体的敬重。当然,这些作品也寄予了画家对于爱恋的幻想,画家对于丝绸的兴趣,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一种性隐喻,尤其是酒红色的丝绸不断重复地、非现实地装扮在女性坦裸的胴体上,更给人以性幻想的暗示。
这些作品的魅力,无疑来自于一种朴素的真实。这种真实并不止于画面人物那种平凡的素朴,更多的是对于画家心理体验真实感的捕捉与再造。画家把这些作品几乎都设置在画室的场阈内,那些和这个社会小角落构成联系的人物,都在这个场阈里似有若无地显现,仿佛这些人物一直飘荡在画家的思绪里,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因而,他的画面总是设置在一种写实而非真实的时空里,有的人物悬浮在半空中,有的墙壁伸出抓握的手,有的在画中画内展开真实的海景,有的在画面的边角透出异幻的空间……这些因时空的交错而形成的陌生图像,总给人带来一种悬浮的心理感受。这种异样的悬浮,或许就是画家真正要在画面里表达的一种真实的内心情境或心理幻觉。
这种悬浮的心理场阈,大部分都是通过低视点的透视和极为细微的形象描写来实现的。这一方面体现了画家对于镜头图像的参照,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画家如何用绘画性写实来修正这些镜头图像。他的许多作品的视线都设置得很低,因而画面人物下半身往往显得越发修长,这无疑是典型的光学镜头语言。但画家在形象的塑造感上却加入了自己对于形象的想象,许多画面的光影被设置在窗户射进的斜光中,人物形象不仅因这种斜射光而凸显出体量感,而且投影因时光的变幻也制造了心理表达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画家对于这代人介入社会那种茫然不知所措的一种表露。画家一直在作品里用古典主义的色调来渲染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这是戴平均一直在画面追求的古典主义氛围。也即,他通过古典主义的写实语言去消解现实的真实形象,以此修正现实人物的图像性,赋予镜头图像以古典油画的审美意蕴。他在写实语言的表现技巧上逐渐成熟,不论是人物体态整体节奏感的把握,还是人物面部形神的刻画,都开始显现出扎实的功底;而笔触绘写的隐与显、虚与实,肌理铺垫的厚与薄、松与紧,色调微差的冷与暖、强与弱,都开始呈现出他的精绘细作和古典写实油画的修养。
应该说,戴平均是近年来认知度较高并被广泛关注的70后写实油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在短短的几年内,他的作品先后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金陵百家油画展、2012新写实油画展和全国青年油画展等并获得首届艺术凤凰青年油画展优秀奖,显示了一位青年才俊应有的锐气。当然,在扩大画室的社会表现度以及如何运用更加娴熟的写实油画语言探索当代人文图像的表现方面,尚有诸多空间需要画家去提升和修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生长点,中国写实油画的历史演进,也正因为每个时代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形成了各具风貌的人文形象与写实语言。对于心理场阈形象真实的再造,无疑已成为70后画家将图像与绘画融为一体的时代标签。
尚辉
中国美协理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执行主编
2012年6月9日星期六午后雷雨于北京22院街艺术区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